手机版 欢迎访问ysw28自媒体运营网(www.ysw28.com)网站
事实上,如果将@清华大学(621.62w)的视频点赞数与同样粉丝量的抖音大账号@马晓安(603.5w)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是一些提供有用学习资料的视频,点赞数往往不高。
这些学习视频通常比生活视频还要长,有的甚至超过40分钟。
同样的现象在北京大学的学习视频系列《雾霾那些事儿》中也较为明显。
由于内容涉及知识,这些视频的时长一般都在十几分钟以上,但相比之下,点赞数却几乎只有几十个。
同样的学习视频放在Bilibili上,播放量只有一千多,评论几乎没有。
也就是说,高校虽然拥有大量的粉丝,但实际上,真正能够耐心看完一个学习视频,并对内容进行点赞和回复的人却很少。
“在玩乐中学习”
那么,那些在 TikTok 上学习的人,他们对此有何看法?
我问了几个正在手机上下载抖音的朋友。
其中一位是正在学习德语的学长,准备跳槽到外企,他的德语学习以课本为主,B站的视频课程为辅。
他认为,通过视频进行学习比单纯看书要好得多。
当被问及是否会用TikTok学习时,他表示会偶尔在上面学习一些德语俚语和速记要点。
毕竟短视频的风格也适合这种比较碎片化的知识点。
但要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或知识,还是要依靠教材和课程。
另外一个是做视频剪辑的朋友,她平时喜欢跳舞和做饭。
当被问及是否会在TikTok上学习时,她表示会,但内容也与她的工作和兴趣有关。
也就是说,她会看PS、视频剪辑相关的讲解,还有舞蹈教程、菜谱。
不过她认为,在TikTok上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
“观看TikTok的本质不就是在玩乐和放松的同时学到一些东西吗?”
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于系统的课程、书籍,抖音上的学习内容确实更加碎片化、简短化,这也是短视频的性质决定的。
短视频让节奏更快,但也正因为如此,长视频和系统的课程就没那么受欢迎了。
正如制作视频的朋友所说,大多数人在看抖音的时候,短视频中包含的学习内容只是让他们在娱乐时间里进行学习。
不仅仅是娱乐
确实,根据抖音官方公布的数据,有“3600万”人次观看了清华的直播,这个数据听上去很多。
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较2020年3月增加7633万人,占网民整体的93.7%。
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2020年3月增加1亿,占网民整体的88.3%。
据36氪报告显示,2020年9月至今,抖音用户每日平均使用时长为441.6亿分钟——近9万年。
事实上,对于TikTok这样的平台,反思的声音从未停止过。
比如,很多觉得TikTok确实有好处,但仍想卸载的用户,在犹豫再三后,在知乎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年轻人为何要卸载TikTok?
或许正如提问者自己所说,因为这款产品的推荐算法太强大了,让人停不下来,不管这些知识到底有没有用,这完全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因此,一些用户必须卸载它来让自己休息一下。
更微妙的是,在知乎上,“你为什么喜欢TikTok?”这个问题的阅读量仅为7.7万次。
不过,“你为什么讨厌TikTok”这个镜像问题,已经被阅读了3000万次。
有些人厌倦了抖音大声播放,有些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偷拍和侵犯,有些人因此失去了自制力……
然而,被吐槽最多的,依然是抖音上随时出现的那些带有不正确价值观、知识观念的短视频。
比如,历史人物张之洞被误认为是李鸿章,就有不少人在评论区效仿:
这些知识性的内容往往不会被平台审核,即便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被误导,也未必自己意识到。
…
由于种种原因,“卸载TikTok”话题一度登上TikTok自身的热搜榜。
在抖音上,你总能看到一些用户离开抖音时留下的留言。
还有想二次考研的:
有的只是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比如改变自己的生活: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出现这样的结果。
那么,在学习和娱乐之间找到平衡真的很难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觉得呢?
Copyright © 2002-2024 www.ysw28.com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