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ysw28自媒体运营网(www.ysw28.com)网站
来源 | 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
近日,“中国结婚率创十年新低”成为微博热搜。现在的年轻人不结婚,国家统计局、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结婚率仅为7.2‰,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约占总人口的17%。
很多搞笑达人轮流出笑话,真是让人过瘾。“结婚要买房买车,我现在没钱”、“感觉不值得,结婚后还要给男方当免费保姆,住不上你名下的房子还会被人说闲话”、“你们可以好好相处,但如果不和,就分手”、“低质量的爱情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因此,现在很多年轻人:周期性地渴望爱情,但又持续保持单身。
单身已久的你,是否还想寻找新的生活?
据极光大数据2019单身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单身男女中,有寻找伴侣意愿的占比为47%,渴望寻找伴侣的占比仅为18%,比较愿意的占比为16%,选择保持单身的占比为8%。
这才是真正的佛系爱情,单身双人都可以。
如今,大多数相亲都是这样的:男女之间就像面试一样互相交换“简历”——工作单位、毕业学校、年龄、身高、有没有房有车。高昂的房价让很多年轻男女顾虑重重,相亲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交易”。北上广深房价均价八九万,让很多人成了终身房奴,或者说,想当房奴也没资格当。
单身是谁的错?
那么,随波逐流的年轻人,他们的情感又该寄托在哪里呢?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房价的上涨、抖音等移动娱乐的兴起,城市白领白天上班忙碌,晚上加班加点,终于在周末开始放飞自我,聚会、野餐、烧烤、喝咖啡、宅家、睡懒觉……“宅窝”现象也催生了宠物市场的繁荣。“今天你摸猫了吗?”是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慰藉。
《2018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透露,中国宠物(猫狗)消费市场规模达1708亿,同比增长27%。白皮书还显示,养宠物最多的省市的繁荣程度与独居人口最多的城市成正比。
在这个时代,爱情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贝贝(化名),男,32岁,单身3年,上一段感情因为性格差异而结束。他认为,单身的关键原因是男女双方都不愿意承担责任。女生想找一个保护自己、事事顺从的男朋友;而男生也想找一个温柔、不发脾气、事事顺从的女朋友。这就导致双方都极度以自己为中心,谁也不愿意付出。
Vivian(化名),女,31岁,单身2年,因家庭原因与男友分手。她觉得谈恋爱太难了,工作压力本来就很大。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
和我们父母那一代相比,经济没有那么发达,信息交流没有那么便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不大。大家似乎都过着差不多的生活,挣着差不多的钱,住着差不多的房子。结婚后,如果不是原则问题,大多数人都会把爱情当成亲情,过着安稳的生活,平淡却有意义。即使有些夫妻吵了一辈子架,为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也愿意凑合,从不轻言离婚。当然,也有人爱上一个人,守着一座城,和爱人牵手,把一生过得如诗如画。
有些年轻人认为父母那一代并不幸福,那时地域流动性差,大多数人生活在一个城市、一个池塘里,没有太多选择,基本都是混日子、混日子。也有人认为父母那一代很幸福,人们不太在乎地位、学历、家庭等因素,婚姻简单而有意义。这一代,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男女经济独立,更追求灵魂伴侣、自我实现和满足。因此,双方在心里都想象着一个完美的她/他,只要这个她/他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不愿意有进一步的接触。
单身男女无法承受的痛苦
单身的好处是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单身的坏处同样是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
在与自己相处的过程中,要独自面对工作上的酸甜苦辣,内心的孤独与不安无法向家人朋友诉说,有时在微信上打出长文诉说,却又默默删掉,怕打扰到大家。我们或许不会花太长时间去尝试接近、关心一个人,因为我们也是需要被关心的人。
其实很多人都希望遇到一个能倾听自己内心声音,共同抵御生活压力的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爱与被爱,那为什么还是单身呢?
▍中年单身女性难以忍受的痛苦
20世纪90年代,美国非裔女学者克伦肖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交叉性理论,指出针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是由多种社会因素和社会身份要求的交叉所致。
现实中,女性一旦过了30岁,就会面临年龄和性别的交叉压力。求职面试时,人力资源除了常规的专业素养、性格等方面的考察外,还常常会加上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你现在有男朋友了吗?什么时候打算结婚?”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女性不仅承担着职业者的角色,还承担着“妻子”和“母亲”的角色,这两个角色导致很多女性在婚后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家庭中。
未婚单身女性想爱却不敢爱。一方面,爱上一个人,从结婚到怀孕再到生孩子,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而这两年所投入的精力,几乎提前宣告了自己事业的“死刑”;另一方面,随着每年高学历毕业生的增多,单身女性不得不在婚前努力打拼,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护城河”,以保证婚后依然能紧跟发展潮流,全身心投入工作。
尤其是由于性别差异,一些大龄单身女性被贴上“假小子”“不温柔”“忙于事业不顾家庭”等标签,让很多女孩对待爱情更加理性和克制。
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倾向于“随波逐流”,除非遇到性格、工作、学历等方面特别合适的人,否则不会轻易坠入爱河。
▍“男看女看”的原因
在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截至2015年,30至34岁单身男性占比为47.1%,35至39岁更高达35.0%。
一部分原因是日本男性认为婚后妻子就像赚钱机器,要独自承担家庭所有开销,没有任何自由。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1997年、2007年、2017年,日本全职家庭主妇的比例分别为49.3%、45.7%和35%。
在日本,年收入300万日元(约合18万元人民币)被视为结婚门槛,达不到这个收入的男性在爱情中自卑,高收入女性又瞧不起低收入男性,导致单身成为常态。
对此,日本社会学家荒川和久认为“日本的高单身率与经济因素有直接联系,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工薪阶层的工资不断下降”。
年收入和未婚率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相关性——男性收入越低,单身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女性收入越高,单身的可能性就越大。
此外,国内外一些医学专家认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4-29岁,这就导致一些年龄较大的男孩不愿意与同龄女孩接触,但与比自己小很多的女孩交流时,却感觉到代沟。结果,轻松的聊天变成了考验,考验变成了暧昧,暧昧的结果变成了无果。
由此可见,男人和女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导致人们本能地期待男人事业有成、对家庭尽责,而女人则被要求依赖、做个贤妻良母。
因此,大部分男性都希望找一个在学历、收入、家庭等方面与自己相当或略弱于自己的女性伴侣,而女性则希望找一个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男性,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男尊女卑”。
但随着女性经济独立,她们不愿草率地嫁人“同居”,本着“宁可单身,不可嫁错郎”的原则,她们宁愿单身,也不愿平庸一生。
AAC模式助你摆脱单身
虽然是少数,但想要摆脱单身的人该怎么办呢?下面是一个A(吸引)A(行动)C(培养)模型,希望可以对你有点帮助。
▍景点
吸引,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你在暗恋对象眼中的形象会通过视觉进入他的大脑,潜意识地影响他对你的判断。所以要做好迎接缘分的准备。有时,真爱会不期而至。1924年,希尔顿连锁酒店的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在教堂里被坐在他五排远处的“一顶红帽子”迷住了。祷告结束后,他追出教堂,羞涩地向“红帽子”要了联系方式。后来,他娶了“红帽子”。
研究显示,爱情的吸引力法则在于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并不是说外向和内向的人不能互相吸引,而是背景、爱好、品味、志趣相投。这会让初次见面的两个人感觉彼此已经相识许久,以后相处起来也会更容易。
什么是志同道合,什么是对视?放下偏见。
很多人对自己的另一半设定了一定的期待,而真正见面的时候,往往都未能如愿。其实,不是未能如愿,而是你是否愿意用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对方的不完美。有些人甚至会去寻找当年错过的那个人,只是因为发现没有人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所以才会降低自己的期待。
有一句话——如果你是异性,你觉得你会嫁给自己吗?
这意味着你会认为暗恋对象喜欢的人类型和你很相似。如果相似度足够高,说明你们之间有吸引力。有些人会改变自己的性格来迎合“他”喜欢的人。其实,这是自我怀疑的表现。
“成为别人”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别人的注意,但一个人的人品和修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暴露出来,你无法掌控所有的细节。
喜欢一个人,始于容貌,然后敬佩他的才华,最终因他的性格而相投,因他的善良而长久,最后因他的性格而结束。
至于性格,需要慢慢去了解,一起去经历,跟学历、工作、有没有房子都无关。
▍表情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暗恋的经历,在无数个寂寞的夜晚,你一遍遍地刷他的朋友圈,背诵他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听过的歌,他的经历,像猜谜一样解读他的心情。
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你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视线,你就是我的诗,我读你千遍也不会厌倦。”不同于歌里表达的心情,你只是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读他,却没有任何行动。尽管你在脑海里想象过千万种与他在一起的场景和对白,甚至想过他约你出去会穿什么衣服,但你还是得不到他。因为你不敢表白。
人们害怕坦白的原因有两个。
1.表白可能无法成功,可能会被对方删除。那么,风筝就会彻底断线。
2. 我的偶像/女神怎么会喜欢我?向他/她表白只会给自己带来羞耻。
这些都是你自己设下的陷阱,表白肯定失败。但现实是,你不知道他喜不喜欢你。如果你知道他喜欢你,你还敢表白吗?
其实表白不会伤害你,如果失败了,说明你们没有缘分在一起,无论你多么的不舍得放手,都是没用的,还不如赶紧开始下一段。失败了,不一定是你不够好,可能是他不适合你,既然不适合,你们在一起也不会幸福,就会分手。如果表白成功了,说明他恰好也在暗恋着你,只不过他和你一样,患得患失罢了。
所以,爱需要立即行动,需要勇敢地说出爱。行动。
▍栽培
有些年轻人,已经丧失了爱的能力,他们时而渴望爱情,时而又害怕爱情,因为怕见面后无法沟通,怕了解后失望,怕付出真心后遭到背叛,所以不敢迈出第一步,一直单身。
相爱容易,相守难。经过一见钟情、日久生情、表白的阶段后,接下来就是培养和滋养爱情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两个人最终能否步入婚姻殿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了解人物。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是工作者、朋友、孩子、家人、书法爱好者……不同的角色驱使我们表现得不同。在伴侣面前,我们希望伴侣扮演什么角色?有些人希望伴侣是倾听者,这样可以抱怨工作上的压力,感到很舒服;有些人希望伴侣是顾问,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我的伴侣能用理性的分析缓解我的压力,我会觉得自己有了前进的方向。最糟糕的情况是双方都抱怨。
第二,控制自己的情绪。
光有陪伴是不够的,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理解”自己的情绪。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社交圈,会在某些方面与他人产生共鸣。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那么多的“同理心”。掌控情绪的关键,就是建立同理心。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曾说过:认知同理心是理解他人处境的能力;情感同理心是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同理心关怀是了解他人需求的能力。
成熟的人,嘴上会说出一些摧毁对方自尊的话,但是心里会把这些话变成温暖的微笑。
最后,自我反省。
孟哲人在《亲密关系》一书中提到,即使伴侣彼此相爱,也可能表现出自利偏见。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人们倾向于认为是自己的错;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人们就会寻找外部原因。其实,这都是因为对自己过度自信,对别人要求过高。
爱有两种形式,爱与被爱。只有当我们从渴望被爱转变为渴望爱时,我们才能反思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着“爱我们”的角色,包容我们所有的情绪——快乐、喜悦、忧郁、孤独、倔强……即使父母工作一周已经很累了,周末还是会带孩子出去玩。我们被这种天使般的关怀感染,有时也会安心享受这份温暖,觉得大家都应该像孩子一样听话。
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是:父母“爱”我们的方式。
1.容忍他的小缺点。
2. 为他的成功感到高兴;当他失败时,鼓励他,支持他,倾听他的声音。
3.给予对方独立的空间。
4. 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不要忽视另一半的感受。
5.周末一起出去玩。
6.放下手机,享受与他聊天。
7.每天出门时给一个拥抱。
8. 他做完饭后,主动提出帮他洗碗。
9、互相庆祝生日,制造惊喜。
10.一起尝试新事物,比如画画、书法、蹦床……
结论
母猫和公猫初次见面时,它们会停下来欣赏对方的容貌,此时如果其中一只猫生气地“喵喵叫”,另一只猫就会竖起毛发,咆哮回应。
但只要一只猫抬起冰凉的小鼻子,眨眨眼睛,另一只猫就会一步步靠近,摇着尾巴,轻轻“喵喵”地回应,然后互相拥抱,舔舐对方的毛,沉浸在对方的温柔之中,这就是爱。
爱情就是一次次解读对方的疯狂举动,一次次达成和解,然后笑着对对方说:“你比我预料的还要好。”
小彩蛋:如何摆脱处女独奏?
天生单身是指从出生起就单身,从未谈过恋爱。这样的人通常有以下特点:
1.性格内向,不愿意主动和异性接触。
2.性格独立,不愿意麻烦别人。
3. 自尊心低下,害怕被异性拒绝。
4.圈子很小,身边没有合适的异性。
5、对异性要求过高,幻想找一个“漂亮、有钱、白”或“高帅富”的人。
6.我身边很多朋友的个人生活都很丰富,很享受单身生活。
如何摆脱单身?放下对自己的限制,多接触异性,除非你想“一辈子孤独”。
你可以尝试一段时间,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出行,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去医院,晚上不跟朋友诉苦,周末也不出去应酬。如果你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觉得一个人反反复复也没什么,那你可以选择单身,否则就早点计划吧。这里为什么提到不应酬?因为身边的朋友一个个摆脱单身状态后,都会闭门过自己的生活,以后一起出行,一起照顾孩子、照顾老人,不会总是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陪你玩乐。(完)
参考书目:
Copyright © 2002-2024 www.ysw28.com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