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ysw28自媒体运营网(www.ysw28.com)网站
流行与否是一个主观命题,即便你理性掌控一切,也很难保证你每天接触的朋友圈、微博、媒体不会被卷入这股潮流。就像已经过去的春节,虽然余热消散了一个月,但它的能量场依然强劲。
其之所以如此强势,和至今仍风靡的两大社交货币密不可分:一个是区块链,一个是抖音。前者在年底爆发,在春节期间被密集讨论,我们姑且认为是一场资本驱动的营销博弈;而后者,则凭借强势运营和高密度明星轰炸,正在追赶短视频行业老大快手。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6500万,快手日活跃用户达1.2亿,虽然规模上还存在不小差距,但抖音的增速依然可观。
数据研究机构APPAnnie近日发布的中国APP二月市场报告显示,除了几款长期霸榜的Facebook产品外,中国产品在全球iOS和GooglePlay综合下载榜中也占有一席之地,TikTok甚至跃升至第七位。
抖音火爆的另一个例子,是曾被国内两大社交平台微博、微信封禁。据悉,3月10日起,抖音用户发现,自己在微博分享的视频被屏蔽,只能点击链接跳转界面才能观看;而3月25日晚,也有用户反映,自己将抖音短视频链接分享到朋友圈后,变成只有发布者本人可见,其他人都看不到。
对此,腾讯方面回应称,朋友圈有防刷屏策略,链接或域名单日分享量超过一定阈值,将变为隐形,次日凌晨后恢复正常。
是什么让抖音能够逆袭,又是什么让它有底气挑战快手?
米萌曾在文章中写道,TikTok让人上瘾,两个小时都停不下来。这大概是很多用户的亲身经历。虽然这些奇怪的视频只有15秒长,但却有种魔力,让你停不下来。
看视频的时候,偶尔会出现一些熟悉的面孔,比如Angelababy、吴亦凡、迪丽热巴等,他们或发红包,或跟风拍搞笑视频,很是热闹。具体到特殊场合,这些明星也是常客。春节期间,抖音还邀请了周冬雨、王嘉尔、关晓彤等十位明星做宣传,此前还邀请了鹿晗、大张伟等人。
用当红明星开拓年轻人市场,似乎很符合抖音“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的定位。事实也确实如此。随着大屏的普及、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短视频来表达自我。快手将底层社会的残酷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抖音则选择更具娱乐性和创意性的视频,展现年轻人的想象力。
据极光大数据今年2月数据显示,抖音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至29岁之间,占比60.7%,来自一二线城市人群占比38.8%。
为了取悦这群人,抖音选择了赞助热门综艺、启用当红明星代言的推广策略。仅2017年就赞助了《高能少年团》《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中餐厅》等多档节目。其中,在《中国新说唱》的植入,为抖音打开大众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开数据显示,在《中国新说唱》播出前,抖音的DAU仅有几百万。节目播出后,其DAU增长至1200万。很难说这一成绩和这个植入没有关系。
半年后,吴亦凡也出任抖音首席运营官。相比快手无代言人的策略,抖音的营销力度显然更足,手段稳、准、狠,锁定特定受众群体,重点突破。
这与抖音冷启动时期相去甚远,当时抖音几乎没有做任何额外推广,基本处于发展好内容、挖掘用户口味的阶段。第一次引起广泛关注是岳云鹏转发带有抖音App水印的视频,之后是前述《中国新说唱》等综艺节目的植入,以及今年对《街舞》的赞助。
可以看出,抖音的逆袭基本和强营销是正相关的,从小火到爆红,都离不开明星、综艺的推动。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会不会倒逼产品变革?我们下面会探讨这一点。
快手的未来在抖音,但抖音的上升通道快
3月19日,抖音更新品牌口号为“记录美好生活”。
这让人想起了快手的“记录生活,记录你”。两者都是短视频,都强调“记录”。抖音和快手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一位知乎网友如此回答,“如果摩的司机在摩托车上装上两个喇叭,那就不能再叫摩的了,只能叫音乐摩的了。”这句话虽然幽默,但也从侧面揭示了一个事实:抖音和快手原本是同根同源,只是选择的表现形式不同。也就是说,随着它们分支的延伸,必然会交叉。
众所周知,快手脱胎于亿万小镇年轻人,本着还原真实生活的态度,其自2011年起就未更新过产品形态,营销上也采取“无为”态度,不培养KOL、不邀请明星代言,不设置红人榜、热门话题榜等炒作榜单。
一切本着“不输出价值观”和“做一面镜子”的原则,努力撕掉外界贴上的层层标签。
相较之下,抖音的目的性更强,创作门槛更高,娱乐性更强,在内容选择上也有意引导用户制作符合自身价值观的视频。抖音不仅自产海草舞、C哩C哩舞等文化内容,还在自身平台培育了一批网红,包括抖音一姐吴嘉瑜、Boogie93等。
不变的价值观、拥有稳定输出能力的网红,让抖音的风格只剩下抖音的影子。不过,抖音对于此次更换品牌口号的解释是,希望用户能够突破一二线城市早期年轻人群,达到更普惠的程度。
也就是说,抖音要想做大,用户就必须往下走,而这些往下走的用户必然会和快手的用户群产生交集,抖音与快手的一场近身搏斗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快手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过于“原创”的内容往往意味着品质无法保证,而一些低质量内容的出现也难免让快手被贴上“低俗”、“庸俗”的标签。从2016年开始,快手为了改变形象、扩大用户规模,开启了自主品牌化。其第一步就是触达上层用户、提升内容品质,这与抖音强调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于是,在攻城略地的过程中,双方不可避免地互相抄袭对方的“特色”,抖音逐渐偏向低俗,“把水变成油”等丑闻层出不穷;而快手也放出了最后的底气,春节期间“放钱”总金额超6.6亿元,换来了7000万DAU。
跨过快手这道坎后,下一个微博才是终极野心吗?
如果抖音只把取代快手作为目标,那就低估了今日头条的野心。事实上,无论是争夺年轻用户,还是寻找明星、KOL引流,都和过去的微博十分相似,这也透露出抖音想要成为下一个社交流量中心的野心。
社交一直是今日头条的短板,旗下的抖音和火山短视频无疑是弥补这一短板而布局的产物。今日头条的用户画像中,31-40岁的男性用户较多,这部分人群购买力强,且比较理性,但并非社交的主力军。火山短视频主打秀场直播,男性用户多于女性;唯有抖音定位年轻女性用户,内容风格更加女性化,因此更可能发展社交。
今日头条一直有将流量引流到其他产品的传统,这为推广其他产品提供了便利。快手很少有大流量做后盾,而抖音则背靠今日头条、火山、西瓜等为代表的今日头条矩阵。最终,这场短视频大战必然会变成资本与流量的较量。
抖音也在不断尝试商业变现,成立一年后,抖音上线信息流广告,并与爱彼迎、哈尔滨啤酒、雪佛兰等品牌合作推出三支品牌视频。3月9日,抖音为“科大讯飞语音笔记”定制了15秒短视频,最终收获66万点赞。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对于平台内的这些红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不仅有专门的编辑来管理,头部网红还有类似“经纪人”的角色,帮他们获得商业合作。目前,肯德基、支付宝、滴滴、京东等品牌都相继与众多网红达成合作,“两个微博一个抖音”未来或将成为品牌社交营销的标配。
至于合作效果如何,暂时无法考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打通变现渠道必然会对网红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提升平台的留存率。但对于广告主来说,抖音式广告真的是万能药吗?别忘了,把那些有情节的广告浓缩到15秒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Copyright © 2002-2024 www.ysw28.com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