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ysw28自媒体运营网(www.ysw28.com)网站
近日,有网友爆料,快手上出现了一批“00后妈妈”,年龄从14岁到17岁不等,她们大多在初中时因怀孕而辍学,通过在直播平台发布怀孕视频、母子互动等成为“网红”,轻松圈粉数万。
显然,这样的“网红”在更主流的网络环境乃至话语体系中并不受欢迎。
除了容易被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当做反击的模板,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之外,这些女孩对于此事的态度,也让人十分费解——
和我们以前看到的孕早期新闻里的主角们惊慌失措不同,她反而满怀自豪,认为自己这么小就“晋升”为妈妈,在成为赢家的道路上已经成功占据先机。
有的可能是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在平台上公然扮演受害者求点赞,有的甚至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支付账户,希望粉丝们能献出一份爱心。
出于多方面考虑,不少网友对该平台提出批评,表示不应该允许未成年孕妇发布相关信息,需进一步加强内容审核,引导网络正能量。
更激进的网友甚至呼吁全社会抵制快手,因为“全世界傻子成千上万,快手主播占了一半”,冒充网红引诱未成年人,会让他们相互竞争,助长不良习惯。
△去年曝光的一组“00后妈妈”
但还有另一种声音值得我们多听:
无论是快手还是陌陌,这些社交软件都是“现实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维度的镜像”。它们的消失,并不代表那些不良现象不存在了,只是以前上网门槛比较高,这些人不敢发声而已。
因此,尽管平台监管存在问题,需要迅速改进,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不良现象为何存在、将走向何方,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或许比一味谴责更有意义。
目前,被网友举报的多个快手账号已被封禁,相关内容已被删除。快手官方也做出回应,称已就涉嫌犯罪案件向警方报案。
这里提到的疑似犯罪案件,就是图2那位14岁的妈妈,该主播曾晒出诊断报告显示,她的年龄是14岁,超声孕周大概是22周+6,也就是说她可能在14岁之前就和男性发生过性关系。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与不满十四周岁的女性发生性关系的,不管对方是否愿意,都属于强奸罪。
此案中,“14岁当妈妈”已不单单是个人行为不当的问题,所暴露出的问题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不容姑息。
另一对因早早怀孕而受到法律界关注的00后夫妇,是去年网上热议的一对夫妇。
当时女孩刚满16岁,男孩也只有17岁,他们公开的信息让相关个人和组织面临三项法律挑战:
1、确定是男孩,也就是说偷偷做了胎儿性别测试,这明显是违法的;
2、母亲称,自己14岁辍学打工,期间认识了比自己大一岁的“丈夫”,由于两人打工时均未满16周岁,因此所在单位涉嫌非法使用童工;
3、虽然介绍中三次提到“我们结婚了”,但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男性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婚姻无效。因此,二人无法登记结婚,也无法办理出生证明。根据当地管理规定,如果生下孩子,将被处以罚款。
当然,面对此类情况,人们更习惯于用情绪化思维,而不是用法律层面的理性探讨。
由于“未成年夫妻”的婚姻状况不受法律保护,容易发生内部背叛,因此伴侣是否可靠成为判断事件的重要因素,也是最重要的讨论点。
比如,造成这种糟糕局面的那个男人,可能并不是真的想和这个女孩结婚生子——
@金三_Apple:说实话,站在男性的角度,17岁之前跟女生发生关系,纯粹是出于好奇和虚荣,为了向朋友炫耀,反正对我也没多大影响。但一个不考虑后果,傻乎乎的跟男生发生关系,还愿意为他生孩子的女孩,根本不知道这个女孩心里在想什么:我只是想跟你发生关系,你却给我生了个孩子。
比如,在经历了糟糕的情况之后,对方可能不想继续承担沉重的责任。
以上述“李允熙父母”为例,两人均年满16岁,但距离男女双方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还有近5年时间。这5年有太多的变数和先例,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一定能等到领结婚证。
话虽如此,虽然新闻里有无数15、16岁未婚妈妈的报道,但要成为一名压力重重的年轻妈妈并不容易。你必须克服缺乏责任感的多重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我们的性教育失败。
——在比较先进的城市,科学教科书已被废弃,老师不好意思教,学生不好意思听;在比较落后的城镇和乡村,这门学科根本不存在。
超过九成受访学生表示,在求学期间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当被问及是否在课堂上接受过性教育时,200名学生中只有12人表示上过性教育课,而188人表示从未在课堂上接受过性教育。(来源:钱江晚报)
当与父母一起看电影时,看到男女亲密镜头,仅有32.7%的家长会借此机会对孩子进行适当教育,37.1%的家长会阻止孩子观看,30.2%的家长没有特殊反应。(来源:重庆晚报)
很多80后、90后都戏称葵是他们的性教育老师,而对于一些不幸的孩子来说,被侵犯就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性教育”。此外,这种教育的缺失还体现在缺乏保护的性行为,以及极其草率的堕胎和生育。
这些荒唐却又常见的经历说明,中国人儿童时期所接受的性教育非常不足,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
我们常常自问,这些因性无知而引发的青少年悲剧还要持续多久。答案显然不仅限于性教育。人们对家庭父母的管教也有相当复杂的感受。
所以第二阶段是令人沮丧的家庭教育。
它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孩子稍有错误,父母就彻底否定,听说孩子谈恋爱、怀孕,父母就想断绝与孩子的血缘关系,不给孩子任何教育和改正的机会;二是放养式教育,在关键时期,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点开上述新闻,无论是17岁父亲与14岁情妇搞暧昧,还是15岁女孩将孩子父亲告上法庭索要抚养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尚未到法定结婚年龄,但已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开始了同居生活。
让孩子继续和始作俑者生活在一起的理由有很多,有的真的被两人的爱情所感动,希望孩子能够追求幸福,有的纯粹就是在算计卖掉女儿。
@candies布布:别指望家人什么的,我刚毕业的时候教高一,发现班里一个女生跟人同居了,我联系了她父母,他们说:我知道,那男生家里挺有钱的,让她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耸耸肩,还能说什么呢?
大环境下性教育的失败,以及家庭教育的两极分化,导致大量低龄怀孕女性(甚至是幼女)的出现。不过,对于随时可能演变成悲剧的既定事实,还是应该有挽救的机会——至少不是成为直播平台的网红。
那么第三个障碍就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缺乏。
在我国,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出生的子女,在法律上被称为“非婚生子女”,俗称“私生子”。虽然他们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与婚生子女大致相同,但在法律保护程度和社会舆论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因为父母婚姻无效,无法取得出生证明,孩子出生后很难正常入户,还要办理各种证明、缴纳社会抚养费,上学等后续问题也接踵而至,导致一些孩子陷入注定悲剧的恶性循环。
事故发生后,最明智的做法是用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避免进一步的伤害。那么,面对未婚先孕的女孩,除了谴责她,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也许在讨论这个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国家的做法,这些做法不一定都是可取的,但肯定能提供一些启发。
比如在美国,未婚妈妈属于弱势群体,政府会联合福利机构给予她们一定的补贴,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券、食品券、大学奖学金等等;最重要的是,还有专门的社会机构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她们得到职业培训。
这种社会态度大概可以表达为“我不赞同你生孩子的方式,但我维护你养育孩子的权利”。可惜,中国针对未婚妈妈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太少见了,别说一般乡镇,哪怕在二三线城市也如此。
当然,中国的未婚妈妈还面临另一层压力,就是社会对她们的容忍度较低,同学朋友会议论她们,家长在亲戚邻居面前抬不起头,学校一旦发现,只能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勒令她们退学。
同样,我们可以从一个小角度来看一下其他国家人们的反应——
仍在读书的未婚孕妈,并不“特殊”。虽然美国高校并不鼓励未婚怀孕,但如果真的发生了,未婚孕妈只需要申请休学,生完孩子后继续上课即可。同学们也会为成为妈妈的女生举办庆功宴,尊重未婚孕妈,守护生命。(via.hotspot.net)
△电影《朱诺》,讲述一名高中女生怀孕的故事
综上所述,性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等各个环节责任的缺失,造成了早孕频发的社会环境。
此外,年轻孕妇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法律或者伦理问题,最直接的,这是一个医学问题。毫无疑问,这种行为伤害的不仅仅是女孩本人,还有她无辜的孩子。
青春期少女的生理系统和骨骼尚未发育完全,自身需要充足的营养,同时胎儿也需要从母体获取大量营养物质,因此妊娠分娩对孕妇的身心(包括生殖器官、盆腔、腰椎及盆底肌肉)是一种压力,对孩子的生产发育也有一定的风险。
另一方面,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11至14岁的女性(年轻女性妈妈)发生妊娠并发症的风险最高,其次是40岁以上的女性;且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年龄越早,宫颈癌的发病率越高。
△图片来自知乎用户Schumpeter
不过,相比于关心孕妇,人们看到类似的新闻时,更多的是担心自己尚未出生的孩子。
父母的心智与社交能力尚未成熟,他们能负担得起生活费吗?他们懂得如何养育孩子吗?这会不会又是一场悲剧的重演?
很多女孩不管懂不懂法律,生下孩子后都艰难地抚养他们,还有很多女孩为了逃避责任,在生下孩子后抛弃孩子。但无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否遭受歧视,或者只活了几个小时,这些孩子都是无辜的。
无论你的社会经验如何,你都已经看过太多这样的新闻,可怕的是这些问题从很多年前到很久以后都未必能得到改善。
从根本上来说,这类社会现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层面不平衡的反映,也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断裂的表现。
——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在新闻里看到富二代开游艇、和网红约会,都觉得自己处于社会最底层。但真正的社会底层,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是另一个世界。
△“小宝妈网红”常说的话是:不懂的人就走开
但需要指出的问题仍需引起重视。
诚然,这就是现实。年轻妈妈依然很多,大家讨论的对象也从过去的“大肚腩同学”变成了现在的00后妈妈们。现状很难立刻改变,但该说的必须说,舆论的炮火还是要对准那些扭曲的观念、错误的现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批判,无以至千里。我们应该看到,一百年前,女权在公众眼中基本上是一个幻想,但至少今天,女权已不再是荒唐之事。
所以回顾00后妈妈现象,重点不应该放在对直播平台因早孕辍学的批评上——这样的言论既不公平也不令人心痛,但批判这个现实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它为何存在、将走向何方,是需要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问题。
即使我们退一步,至少也不能因为“这就是现实”而充耳不闻、不发一语。
Copyright © 2002-2024 www.ysw28.com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