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ysw28自媒体运营网(www.ysw28.com)网站
作者:顾建
制片人:蘭兮
互联网公司上市初期,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推广。
如今已在港交所上市的快手也不例外,宣布春节期间将花掉21亿红包。除了疯狂“砸钱”,这个“最美宝贝”还做了一整套“非常规”操作:2021年1月,快手联合便利蜂上线“春节福娃主题店”,将店内的壁纸壁画、货架、冰柜等进行定制。“寻找中国福娃”是快手孵化的超级网红IP,今年更是注入重金资源。潜台词非常明显:就是借此放大C端影响力,有营销考量,打响IPO第一枪。
在如此重要的营销节点,快手为何选择便利蜂作为“线下撬动点”?这家新型便利店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成为快手“关键拼图”
什么是便利蜂?
对于年轻人来说,便利蜂是清晨第一杯活力咖啡、是美味又健康的便当、是忙碌日程中的茶歇、是最新上架的线上热销产品、是一天不去就浑身痒痒的“超级加油站”。
对于快手等头部品牌来说,便利蜂是全场景营销中最有特色的“关键拼图”——它兼具产品、媒介、营销、服务的属性。
早在与快手合作之前,不少知名企业、影视作品、热门IP都向便利蜂伸出了橄榄枝。
例如,由贾玲编剧、导演,贾玲、张小斐、沈腾、陈赫主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与北京、天津两地便利蜂门店推出联名款“世上最好吃的还是家的味道”便当,还为消费者提供抽奖赢电影票等专属福利。截至目前,《你好,李焕英》预售票房收入已突破3000万,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再比如,拥有8亿用户的国民游戏《开心糖果粉碎传奇》近日与便利蜂展开深度合作。便利蜂为其打造了北京银河SOHO、长园天地等5家主题IP线下门店;在20个城市开展线下购物贴纸征集活动;并授权开心糖果粉碎传奇嵌入便利蜂礼券奖励。根据便利蜂店内调查,超过90%的消费者对开心糖果粉碎传奇和“糖果粉碎萌团”形象的熟悉度和认可度进一步加深。
不仅如此,纪录片《完美星球》选择在便利蜂门店展示大型摄影作品,电影《八佰》《一秒》利用便利蜂作为宣传平台,《全职高手》《万圣街》《大理寺日记》《雾山五行》《哪吒》等现象级IP都和快手一样玩起了“包店”游戏。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快手、《开心消消乐3》、《Hello,李焕英》等具备自营能力的公司和项目,都转向便利蜂?
答案是便利蜂的“闭环”价值是无可替代的,正如上文所说,它能在产品端、门店媒体端、线上线下营销端、门店服务端四方形成“共振”效应。
就外部环境而言,影视作品需要快速引爆C端的票房消化能力,手游需要不断吸引新用户,热门IP需要不断提升“存在感”延长生命周期,纪录片、艺术品需要在年轻群体中突破圈层。可以说,在当下新的营销环境下,便利蜂是少有的能够兼顾以上目标的新媒体。
便利蜂找到“产品质效一体化”
对于绝大多数品牌而言,营销投入永远是“左打右打”:品牌广告无法追踪效果,效果广告缺乏曝光,“品牌与效果不一致”的问题始终困扰着运营者。
从这个角度来看,便利蜂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营销可能性。
具体来说,便利蜂有三大优势:获客成本低、转化效率高、场景价值不可替代。
获客成本低是可以理解的。随着人口红利见顶、流量饱和,线上营销不再具有互联网初期“小投入撬动大收益”的效果。一位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服装品牌负责人曾在采访中坦言,线上运营成本已达到线下的10倍。前不久,A股游戏公司也遭遇了“股灾”级别的回调,原因是证券分析师质疑“买量”模式已触及天花板。
随着线上市场越来越窄,便利蜂的“真香”也逐渐显露:依靠算法扩大规模的便利蜂,拥有庞大的线下流量,还能根据不同品牌、产品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展示和合作方案。这种资源互换、品牌联动的方式,远比线上“按量付费”的交易模式更具成本效益。
转化效率高,主要归功于便利蜂的零售属性。便利蜂是一个人们愿意放下手机的地方,在这里,消费者会时刻关注促销信息播报、看看货架上有什么新好东西、听听导购员的建议如何省钱……总之,进入便利蜂的用户,就是来“花钱”的。在自发的消费预期下,信息传播与转化得以更高效地实现。通过品牌间合理的运营,不仅能为产品提供附加值,还能通过产品这个载体,精准地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和社交圈层,产生裂变效应。
便利蜂用户洞察部门的一项调查很有说服力。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 30% 的便利蜂消费者是通过店铺促销得知《八佰》上映的。相比之下,与其把所有赌注都押在“巨大但模糊”的线上流量购买上,不如利用便利蜂的广播和产品与真实的用户建立联系。
至于场景价值,则是便利蜂最大的差异化优势。从选址逻辑来看,便利蜂的三大场景对应三种媒体价值。街边流量店负责影响力营销,可以触达大量潜在用户;写字楼店负责精准营销,每天与高收入、高学历、购买力强的年轻人进行密集互动;社区店对应的家庭场景更容易积累话题和信息,从而加速转化。
数据显示,便利蜂的主力消费群体在20-29岁之间,这极具营销价值。对于职场白领来说,便利蜂几乎相当于“碎片化的娱乐时间”。年轻人爱逛便利蜂,一方面是因为便利蜂自身具备消费升级属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便利蜂的产品选择和开放、俏皮的品牌态度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口味。工作间隙逛逛便利蜂,不仅能享受购物的乐趣,还能买到在其他渠道不常见的热门网红产品。某种程度上,企业与便利蜂建立联系,就是在进入年轻人的兴趣圈。这种场景的稀缺性是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
从活跃在社交圈的Z世代,到拥有强大购买力的“上班族”,都能在便民蜂的帮助下“一键直达目的地”。品牌与效果的融合助力,让快手在重要的营销节点乘风破浪。
仍在不断发展的新媒介
便利蜂成为“Z世代的营销利器”,既有外部趋势的推动,也有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
尽管处在“谁干谁死”的艰难竞争中,便利蜂2020年在北京地区实现了整体盈利,甚至在竞争对手不断收缩仓位的情况下,还具备了逆势扩张的实力。稳固的基础让便利蜂有了“迈出第二步”的底气。
事实上,便利蜂之所以成为头部企业的王牌“营销CP”,与其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息息相关。
一方面,便利蜂坚持24小时营业、自营模式,媒体投放的曝光时长和执行效率得到充分保障。凭借丰富多样的自有品牌和店内播报,有相当大的营销空间和玩法。比如《你好,李焕英》与便利蜂的联名便当,就是通过爆款产品连接特定人群的成功尝试。
另一方面,便利蜂是一家数据和技术驱动的科技公司,能够通过数据回流和分析不断优化营销模式。例如在《八百》、《开心一族》等跨界营销中,便利蜂都能为合作伙伴提供量化的研究分析报告。
除了发挥天然优势,便利蜂在媒介发展上也有意识地进行创新建设。例如,便利蜂近期上线了国内首个“便利店电台”,汇聚了都市人关注的生活、工作、情感、社交热点等优质内容。相信此举能有效增加用户在店停留时长,提供新的内容营销锚点。
有了入口、内容、场景、粘性、数据,便利蜂已经构建了完整的营销生态。最重要的是,这个生态还在不断进化,在实现自身成功的同时,向快手等合作伙伴释放媒体价值。
“双核”驱动,瞄准万店时代
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元在“2021便利蜂供应商大会”上透露,2021年便利蜂门店数量将突破4000家,2023年便利蜂门店数量将达到10000家。
衡量一家连锁企业的价值,往往要看其“将门店数量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能力。
在这方面,便利蜂堪称是“规模的朋友”:在数据和技术的驱动下,自有品牌的扩张、精细化运营,便利蜂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边际成本,通俗地说就是开店越快,生意就越好,形成高质量的扩张。
主业的红火也间接驱动着便利蜂在媒体价值上发挥更大作用。对于便利蜂来说,在媒体业务上完全有可能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正如梅特卡夫定律所揭示的:随着网络节点数量的增加,网络价值将呈二次方增长。
从快手等企业的合作案例中不难发现,便利店的覆盖能力、传播能力、转化能力丝毫不逊于一个中端自媒体。当门店数量大幅增加时,便利店所形成的“传播网络”将产生滚雪球效应,从而为企业提供区域营销、千城千面等更高层次的价值赋能。
可以预见,便利蜂将成为兼具零售和媒体双重角色的新业态:以零售业务撬动C端,以媒体业务拓展B端,进入收入结构和业务多元化的新发展格局。用户从便利蜂身上获得消费的快乐,新经济公司通过与便利蜂的合作,获得流量和影响力的双重飞跃。
明天,当你走进家附近的便利店时,货架上的一个新品牌也许就是“下一个快手”。
Copyright © 2002-2024 www.ysw28.com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