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ysw28自媒体运营网(www.ysw28.com)网站
4629笔订单,827名用户,直到快手平台运营者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发现数据异常,24天内平台统计显示恶意诈骗金额高达672万元……海淀法院14日通报了这起“薅羊毛”案件,27名涉案人员全部获刑。
“快速赚钱,不要违法”
2018年7月,在无锡打工的小徐像往常一样给远在贵州的哥哥打电话要钱。其哥哥大徐一反常态,爽快地给了小徐500元。小徐问发生了什么事,大徐说自己发现了快手的漏洞,可以很轻松地盗取钱财。
“这难道不违法吗?”
“这并不违法。县里有很多人这样做。”
心存疑惑的小徐在网上查了查,有人说这是违法的,也有人说没事的,但因为缺钱,小徐也没法太在意,最后找哥哥教他偷信用卡,哥哥果断让他也加入。
随后两天,小徐与老乡胡某将自己的快手账号、微信账号、银行卡信息、手机号、身份信息等交给了弟弟大徐。大徐在提供手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后,在2小时内给两人各转了7000元。随后两天,小徐、胡某又从朋友那里找到几组快手账号提供给大徐,两人各得1.6万元。
钱来的太快,小许觉得再赚更多的钱会出不好的事情,便不再工作,和胡某一起回老家与大许团聚。
小徐称,其实直到案发他才知道钱是怎么被刷的,通过他提供的快手账号和银行卡号,一共被盗取了11万多元,这些钱都计入了他的犯罪金额。
“‘刷单’的秘诀很简单”
大许知道的并不比他弟弟多。
“信用卡被骗的消息是跟朋友在酒吧喝酒的时候传来的,朋友接到一个名叫‘小熊猫’的快手收租人的电话,对方自称收账号、盗钱、五五分成……”大徐介绍,短短三两天时间,他所在县城里就陆续响起类似信息的电话,朋友圈里疯狂刷屏收购快手账号的信息。
案发后,调查人员发现,真正的操作手法只有黑市链条上游的“大鳄”和“收租人”知道,比如大徐提到的“小熊猫”。
谢某,18岁,初中文化,无业,因殴打他人两次被行政拘留十日。自2018年7月21日1时至2018年8月2日22时,其在12天内通过上述方式获取10组他人账户,共挪用资金125万余元。
谢先生说,他掌握的“刷单”秘诀其实很简单:快手平台的虚拟礼物打赏功能,是由礼品系统对接微信支付网关构成的。根据微信支付相关实名认证的要求,如果微信没有开通实名认证,是无法提现的,快手提单就会失败。
在例行升级后,快手系统在处理失败订单时出现 Bug。订单失败后,黄钻被退回到快手用户账户,但支付网关并未阻止转账请求,继续尝试。在此期间,如果对应的微信账户进行了实名认证,资金会从快手企业账户转入个人微信账户,用户将获得提现,但不扣除黄钻。
就这样,谢某等人利用其控制的账户的直播功能,先通过账户互赠将相应黄钻累计至2000元,再绑定未开通或已取消微信实名认证的账户反复提交提现申请,并在短时间内开通微信实名认证,待资金到达微信账户后,再通过绑定的银行卡迅速转出并进行二次发放。
就这样,一条租用账号、打赏、提现、转账、提现的黑色链条迅速形成并蔓延,直到快手公司汇总财务数据,发现用户提现金额与个人税务数据不符、提现金额明显异常,才纠正这个漏洞。
最终,法院以盗窃罪判处谢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半,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一万元,责令其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一百二十五万元以上,小徐等26名同案犯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已发展成为黑色产业链
“薅羊毛”是伴随电子商务而出现的互联网现象。
法官表示,总体上,“薅羊毛”行为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用户遵循平台优惠规则,偶尔利用平台漏洞获取折扣自用;第二类是“薅羊毛党”利用平台优惠规则,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抢到折扣后再转卖套现;第三类是利用系统漏洞恶意牟利的黑灰产业链。快手诈骗案就属于第三类。
“快手信用卡诈骗案其实并不复杂,但它给公众特别是黑灰行业从业者提供了两个重要的法律警示:第一,利用系统漏洞非法获取资金,构成犯罪;第二,明知他人从事非法活动,出租账号收取费用,也构成犯罪。”法官说。
法官指出,对于过去较为常见的第二类职业“圈钱团伙”,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但主观恶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影响较大的,一般都认定构成犯罪。
当前严厉打击的重点是升级为第三类的“返现党”和利用系统漏洞恶意牟利的黑灰产链条。比如,此案就暴露出黑色产业的一个新动向,即把非法支付渠道转移到普通个人账户上。
也许很多人就像本案中的小徐一样,在不了解犯罪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只想捞点小便宜,收取少量“好处费”,他们的行为是否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
对此,法官解释,此时需要考虑行为人是否清楚出租账号的具体用途。小徐等人明知上述账号用于利用快手漏洞盗取资金,但仍然提供,即使行为违法性不明确,也不影响对其主观心理的认定。而且,从刑事司法政策角度看,打击黑产的重点之一就是打击上下游犯罪。虽然提供账号、套现并非犯罪的核心,但有效打击前后端,可以彻底铲除犯罪土壤,斩断犯罪链条,因此也属于严厉打击的范畴。
相关案例
滴滴司机因骗取滴滴出租车补贴被判刑
被告人常某的丈夫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利用“滴滴打车”软件招揽业务,因多次使用乘客端领取优惠券被滴滴封号。后其妻子常某雇佣他人通过技术手段解锁账户,利用其情人、滴滴、朋友等5个账户虚构乘车交易,骗取乘车优惠券共计14254.65元。上述款项已全部提现。后平台运营方发现优惠券被异常使用,经核实上述订单中乘客IP地址相同、司机驾驶轨迹虚假后,报警。常某被抓获后,退还了全部涉案款项。后被海淀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百度外卖商家以虚假交易骗取返利被判刑
被告人陈某冒充“老重庆麻辣小龙虾”等商家身份,在外卖平台百度糯米注册账号,通过虚假交易订单,骗取平台消费者返利共计3.21万元。因发现虚假订单,平台暂停支付部分结算金额,实际支付返利金额为2.19004万元,未支付返利金额为1.01996万元。陈某被抓获后,将涉案赃款全部退还。后被海淀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百度外卖用户因虚假充值消费被判刑
被告人郑某利用百度外卖平台系统漏洞,雇佣陈某通过技术手段向其名下两个账户非法充值113996元。郑某随后利用上述外卖账户购买洋酒、食品等商品,实际消费共计7413.02元。后被海淀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京东用户因以旧换新牟利被判刑
被告人张某在京东购物网站订购希捷、西部数据移动硬盘79块,后以买错商品为由要求退款,并趁机用旧硬盘芯更换原装硬盘芯19块,共计价值人民币14411元。被害人单位报案后,张某被抓获后退还涉案赃款。后被海淀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Copyright © 2002-2024 www.ysw28.com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