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ysw28自媒体运营网(www.ysw28.com)网站
如今我们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一部智能手机了。一部手机上可以下载各种各样的APP,而这些软件可以解决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当然大家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给这些平台带来可观的收入。每次看到那些互联网科技公司公布自己的营收数据,总会因为数字太大而震惊。但这些公司真的那么赚钱吗?其实很多公司只是营业收入高而已,如果仔细算一下利润,可能还是亏不少,很多巨头也是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钱都去哪了?
很多人都用过美团平台,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用它叫外卖。在很多用户心目中,美团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但根据公布的数据,其2021年亏损高达235亿元,今年亏损趋势仍在延续。从一季度财报数据来看,虽然营收同比增长26%,达到462.7亿元,但净亏损仍高达57亿,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季度的数据。
滴滴的情况比美团还要惨,亏损高达493亿元。其实滴滴近几年的情况就不太好,2020年亏损高达106亿元,2019年亏损97亿元,2018年更是亏损150亿元。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近两年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相比较而言,最惨的不是滴滴,而是短视频巨头快手,快手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亏损王”。截至2021年,亏损金额几乎达到780亿,今年上半年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亏损了50多亿。如果回溯几年,就会发现净亏损金额几乎成倍增长。作为曾经的短视频巨头,快手也曾有过巅峰时刻,当时股价高达417.8港元/股,市值仅次于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和拼多多,但如今已跌至62.75港元/股,其中仅2021年跌幅就达85%,而且这种局面到现在也还没能扭转过来。
但让人震惊的是,这三家亏损如此惨重的公司,居然都挤进了国内企业营收500强的榜单。要知道,这个榜单是有一定门槛的,一家公司要想挤进去,年营收至少要达到288亿。这三家公司不仅挤进了,而且排名还很高,也就是说,他们的年营收已经远远高于287亿了。其中,美团营收1791.28亿元,滴滴1738.27亿元,而快手虽然不如前两家,但也有800多亿的营收。既然营收这么高,他们为何还要亏损这么多呢?
先说美团,它亏损这么多,有点让人意外,因为现在大家外卖平台要么用美团,要么用饿了么,但实际竞争上,还是美团更胜一筹,毕竟它在外卖市场占有70%的份额。
作为核心业务,外卖一直是美团营收的支柱。据了解,2021年美团外卖总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3.6%至7021亿元,其中营收为963亿元,营业利润也由原来的28亿元增长至62亿元,因此这并不是美团亏损的关键。那么美团到底亏在哪儿呢?
提到这个平台,很多人会想到外卖。其实除了这个业务,美团这几年还拓展了很多新板块。比如出行、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美团闪购、共享出行等等。这些业务有些大家听说过,有些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即便是稍微有点名气的新业务,盈利能力也都比较差。
这些业务如今已经成为美团的一大负担,虽然2021年新业务营收从273亿增长到了503亿,增长了84.4%,但亏损金额也从2021年的109亿增长到了384亿。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钱都去哪了?
首先最花钱的肯定是新业务的前期投入。以美团优选为例,虽然还在稳步发展,但成本投入也在不断上升。因为无论是仓储物流网络体系的搭建,还是供应链、下沉市场的搭建,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这些东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投入。加之其背后还有多多买菜、淘宝买菜等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时不时就会上演价格战,何时能熬过难关还是个未知数。对于美团来说,235亿的亏损或许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此外,美团还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2021年,其研发费用增幅高达53%,总投入高达167亿。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不解,美团又不是科技公司,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研发?小米每年的研发投入也没那么多,这些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无人配送、自动配送车的研发上。据了解,截至去年底,美团已经在北京顺义20多个社区部署了自动配送车,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此外,美团去年三季度还加大了对外卖电商的补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有人可能会问,美团在已经亏损这么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加大补贴呢?这和去年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需求下降有很大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商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纷纷上调了商品价格。但要知道,突然涨价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很容易造成客户流失,为了保证订单量,平台不得不出手。
再说说滴滴,虽然现在打车平台很多,但是滴滴的市场份额还是非常可观的,再加上这两年车牌限制等因素,很多人出行都会选择打车,按理说滴滴的生意应该很不错,但是这个平台却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滴滴亏损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平台利润太低。加入滴滴平台的司机每接一单能拿到80%的打车费,平台只抽成20%,这还不算净利润。扣除其他成本后,净利润所剩无几。再加上平台监管有限,导致有些司机钻了空子,接到单后故意引导客户不通过平台交费,而是私自转账。平台为其提供了客户,但最后却赚不到这笔订单的钱。这种事情越来越多,也让平台损失惨重。加起来,滴滴的净利润率只有3%。
其次,滴滴疯狂的补贴政策也是亏损的原因之一。想想滴滴和快的争斗,双方都靠花钱。据了解,两家公司当时总共投入了24亿元,而这些钱大部分都用来补贴用户。谁补贴多,谁就能吸引到客户。据说,程维拿到财报签字的时候,手都在发抖,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烧这么多钱。
光吸引用户是不够的。滴滴要养活这么多用户,司机数量必须足够多。于是程维咬牙说:“继续补贴!”这个办法很快见效,吸引了不少司机。但人越多,补贴的钱就越多,运营成本自然很高。
此外,滴滴还在花钱。在业内,滴滴有一个头衔,那就是“最擅长融资的互联网公司”。在过去的六年里,滴滴至少拿到了200亿美元。从这个角度看,滴滴应该很有钱,那么钱去哪了?程维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要把滴滴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为此,他开始在海外大举投资,在东南亚投资了GrabTaxi,在印度投资了OlaCabs,在巴西投资了99Taxis。总之,滴滴融资越快,程维投资的速度也越快。
不仅如此,近两年他还打着多元化的旗号,拓展外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业务,但这却给滴滴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亏损在所难免。
曾经的短视频第一股快手为何跌落至此地?
第一,获客成本过高。长期以来,快手的广告几乎无处不在,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能看到快手的广告。正是凭借这种疯狂的营销模式,它才迅速成长为短视频巨头。但这种方式在带来流量和用户的同时,也悄悄埋下了灾难的种子。随着短视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的用户增长几乎都到了瓶颈期。抖音能凭借自己的特色吸引到大量年轻用户,但快手除了花钱做营销,似乎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因此获客效果远不及预期。
我们举一个很直接的例子来了解快手和抖音在用户量上的差距有多大。快手此前花大价钱请来了巨星周杰伦引流,但他在快手的账号也只有3000多万粉丝。可能有人会说,这也太少了吧?这已经是顶级粉丝群了吗?这种水平在快手上或许是顶尖的,但在抖音上绝对不是。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爆红的全民健身教练刘畊宏吗?他再红,名气肯定不如周杰伦,但在抖音上只用了半年时间,粉丝就突破了7000万。如果将两人放在同一个平台,刘畊宏恐怕很难超越周杰伦。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两个平台的用户量存在差距。
那么继续花钱做营销又怎么样呢?平台的用户留存率和增长率一直没能提高,日活跃用户数也一直停滞不前。获客成本飙升,2020年平台的日活跃用户获取成本为299元,但去年这个数字超过了1000元。快手几乎陷入了花钱买用户的恶性循环。难怪在这个方面投入太多钱,最终会拖累整体的利润。
二是主业不突出,其他业务竞争力不强。那些长期盈利的公司,通常都是先发展好支柱产业,然后再从事其他业务,而快手却恰恰相反。
作为短视频平台,快手的核心业务一直是线上营销和直播,但从去年的数据来看,这两项表现并不好。其中,在线上营销业务中,除了广告收入,其他基本没什么亮点。但即便是表现不错的广告业务,营收增速也从原来的160%降到了32%。至于直播,快手在这方面早已走上了下行轨道,甚至有不少主播直接转投了隔壁的抖音。2021年,直播业务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一年下来甚至下滑了6.7%。
在两大主营业务下滑的同时,被列为“其他”板块的电商却表现不俗,2021年全年交易额突破6800亿,增幅高达78%。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快手最大的竞争对手抖音早已实现万亿交易额,相比之下,快手还是落后了一步。
近两年为了削减成本,快手甚至启动了裁员计划。据了解,该公司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裁员,国际业务部几乎全员被裁,算法、游戏部门也裁掉了部分员工。然而这对于挽救快手巨大的亏损缺口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要想扭转局面,还得寻找新的增长曲线。这家短视频巨头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除了这三家公司,苏宁、理想、爱奇艺等其他多家公司都在亏损。这可能和整体经济形势、市场消费需求等有很大关系,但企业亏损严重时不可能不出问题。纵观这些公司亏损的原因,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最关键的两点,要么是方向不够准、没有把握好发展机遇,要么是急于扩张,盲目发展新业务,不控制风险和成本。如果这些公司不及时改正,很可能会被后面的海浪打死在沙滩上,到那个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Copyright © 2002-2024 www.ysw28.com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