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ysw28自媒体运营网(www.ysw28.com)网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身边那些经常去星巴克、Costa的时尚男女,朋友圈的画风都变了,以前过生日喜欢发2万元的香槟塔,现在改成了雄鹰高飞老师的质朴祝福,而且点赞率很高。
就连周杰伦也开始在情歌里加入一些俗气的情话:“胸肌我已经练出来了,你还想靠,就靠,你够勇敢就好。”简单明了,一语道出了真谛。
那些喜欢在朋友圈分享成功故事、讨论财务自由之路、谈一些女权话题的同学也发现,发一些乡村挖掘机、乡村大叔的精彩视频更能吸引人,尽管评论里全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现在的人,如果你不懂土文学,泡妞的武器里没有几句土情话,不但女生不会理你,朋友聊天的时候你都插不上话,这不可怕吗?
但是我的高中政治老师明确地告诉我这样一句话:“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于是我就想,这些乡村视频是怎么火起来的?乡村文化的受众是谁?中国人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是越来越高吗?为什么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文化需求反而在下降呢?
在我的记忆里,最早具有土气的形象应该是周星驰电影里挖鼻孔的如花。
那个年代,香港电影诞生了一批靠丑成名的明星:李建仁、比利班奇、鱼头云、大傻……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丑,丑到你无法想象。如果让他们站在一起,绝对像是《海贼王》里的海盗聚会。
△ 八盎司黄金
△《少爷》里的配角余头云
但他们的丑,更多是基于一定的演技而形成的长相特征,为荒诞的剧本和角色服务。虽然单独拿出来不堪入目,但这种独特的形象,确实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随着网络的发展,这种丑陋的言辞已经变了味,自媒体逐渐成为俗气明星们炫耀言论的舞台。
十年前,一位名叫罗玉凤的奇女子发布了一条极为离奇的征婚启事,引发了一大批不懂世事的人进入这个行业的热潮。
自从宣布结婚引起巨大争议后,凤姐就开始上征婚秀、当车模、蹭陈冠希、奥巴马、范冰冰的热度,甚至扬言要竞选美国总统,如今看来,她成名已成定局。
和香港当年那些丑得像卡通片里的明星相比,凤姐的颜值绝对谈不上惊天动地,但她高瞻远瞩的互联网思维和清晰果断的战略目标,让我怀疑她是来自2018年的平行宇宙。
△冯杰满怀信心地参加2010年《中国达人秀》,却空手而归。
凤姐的成功故事激励了一批草根阶层争相成名。除了偷菜、抢开心网停车位,康燕燕、肖悦悦、甘露露、庞麦郎等也成为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然而,一时的成名并没有给她们的生活带来长远的改变。只有凤姐拿到了美国绿卡,她的追随者们也随着偷菜事件被整个社会遗忘。
△2012年,在微博@李铁根的不断煽动下,参加胸模比赛的康燕燕获得了巨额票数,但最终还是被淘汰。
电影中有一场充满cult气质的T台秀,堪称整个80年代电影中最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片段:时装模特、健美运动员、霹雳舞青年、京剧演员、民国青年、农民、解放军战士纷纷登台,最后混杂在一起在舞台上跳起迪斯科。
△我已经忘记小月月是怎么爆红的了,只记得班里的男生都在谈论她。
△ 如果庞麦浪现在开通快手账号,他应该会有更多的朋友在直播时给他发火箭
十年过去了,短视频平台为土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合适的土壤,自虐、拍糗、随着社交摇动起舞的人们,用一部只需几百元就能上网的山寨手机,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
但这些农村青年原本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自己的受众群体,这种情况很快被“土味老爹”、“土味挖坑”等博主打破,他们将这些荒诞、土气的视频上传到微博,形成了一种从观看到批判再到效仿的潮流。
除去一些缺乏创意的俗套笑话和令人毛骨悚然的自虐视频,最有特色、最接地气的上传者都被有眼光的网友们评选出来了。
有些爱的话语无法割断或整理。圣主如鹰般高飞:
每一步都像走在煎锅上:
汉朝皇帝刘厚坤,总是穿着皇帝的龙袍来炫耀他的下限:
凌寒子,一句话说到一半就傻笑起来:
暗黑龙王,沙玛提的主人:
他们中有的讨厌被人围观、被人非议,比如糖教姐从未开通新浪微博,灵汉子、暗黑龙王粉丝寥寥无几;有的敢于顺应时代,比如雄鹰高飞,启动了商业变现项目:每次500元录制祝福视频,甚至林更新在微博上发高飞老师的圣诞祝福。
但随着雄鹰高飞微博账号的关闭,这些土味明星无论是视频质量还是粉丝数量,都已经无法和现在当红的乔哥相媲美了。
乔哥本名詹亚鹏,出生在河南省许昌市一个普通的小镇。和很多农村年轻人一样,喜欢表现自己的詹亚鹏选择了拍快手作为自己的谋生方式。
视频中,乔哥经常穿着带有凸起圆点的T恤,在田埂上表演庞麦郎式的嘻哈说唱,最后总会加上自己的招牌口号:“给我吧,乔哥!”他的声音尖锐刺耳,却总有种雄性动物独有的霸气和紧张感。
他的快手首页介绍是这样的,带着浓浓的农村野生长群的邪教气质:
△ 野性、有感情的动物、有气质的人,就像轻豪华SUV的宣传语一样
和大多数土味主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同,乔哥的新媒体嗅觉不亚于任何一位大主编。这也是他在微博上拥有86万粉丝的原因。他知道什么是最流行的,什么可能与自己的身份相冲突,引起争议。这让我怀疑他每天都在开选题会。
他模仿过《流星花园》里道明寺、杉菜的庆祝动作,《一起来看流星雨》里慕容云海、楚雨萱的庆祝动作,《征服》里刘华强、薛之谦、陈冠希、防弹少年团、James、C罗的庆祝动作,尽他所能去模仿他们。
他还参加过《中国新说唱》的选秀,乔哥穿着廉价T恤,没有梳发型,在一群打扮时尚的说唱歌手的包围下,高声喊着自己的口号,这可谓是一次非常有效的免费宣传和推广。
△ 乔哥和帕克特谁更有名?
乔哥的微博用户粘性极高,转发、评论、点赞甚至比很多百万粉丝的大V还要多,粉丝对乔哥的热情丝毫不逊于任何年轻帅哥。乔哥的微博上全是粉丝为他制作的表情包和贴心话,如果有人说他坏话,那人绝对会遭到成百上千的恶语辱骂。
严歌苓在《审丑》一文中写道:
“想想罗丹的老妓女。通常,审美的更高层次是对丑陋的欣赏。”
罗丹的雕塑反映了社会底层妓女的悲惨生活,而如今乔哥在越来越扁平化的互联网中,将田野里的贫困与窘境直接赤裸地呈现在大众面前,更令人震惊。
而且,乔歌那股挥之不去的泥土气息,与现代时尚文化融为一体,那种格格不入、荒诞不经的泥土气息,却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乔哥看似很穷的身份,却给他塑造了一个代表农村弱势群体的形象,这让他更容易激起北上广深等地粉丝的同情,因此他们也愿意无条件地支持这个看似很傻的年轻人。
△Giao哥在泥地里恶搞《一起来看流星雨》
在凤姐那个时代,互联网的发展直接颠覆了网红为了追求名气和流量而产生的生存模式,所以凤姐选择以露出自己的下限来引发争议。
乔哥同样懒惰、无知,但十年后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吸引关注:与不属于自己的文化和平相处。
虽然两种方式都可能存在煽情的嫌疑,但乔哥的行为显然更加温和,也蕴含着农村青年无助的内心需求。
戈夫曼曾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人际沟通的戏剧化理论,简单来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你要想在上面表演,就得塑造一个好的自我形象,让观众满意。
戈夫曼提出,“表演者试图通过掩饰自己的行为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观、规范和标准不一致来表现出与它们一致”。
乔哥就像是一颗深埋在地下的土豆,被一个土里土气的博主挖了出来。在网络扁平化的影响下,自娱自乐变成了公募,土豆被精心加工成快餐店里的薯条。心态肯定会发生变化。
△ 乔哥开始有粉丝俱乐部和粉丝群,粉丝们会为他制作海报,他乐在其中
为了赢得观众的认可,乔哥尽力把握瞬息万变的文化符号,就像和朋友吃饭时,大家都在讨论《创造101》,你却无机会插话。
而且,不只是乔哥,其实很多靠发土视频成名的博主,对表达情感、引起共鸣的渴望都特别强烈。
比如网络上被称为精神病患者的汉武帝刘厚昆,总是以救世主自居,看上去就像个精神病患者。但其实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只是知识不系统,所以读了《资本论》之后,对世界的认知就出现了偏差。只有小学文化的父母无法向他解释这一切,他只能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像邪教一样传播他的复辟汉朝理论。
同学、老师、父母都没法和他交流思想,家里的经济状况又让他难以接受高等教育,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差距特别大。
于是最后只能通过穿奇装异服发微博来吸引关注,收获了一些粉丝后,刘厚坤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再说回乔哥,他虽然没看过《流星花园》,却还在微博上零散的视频片段里模仿道明寺;他很少看世界杯,却还在模仿C罗的庆祝动作;他根本不懂什么是嘻哈,对说唱的概念只来自周杰伦;他虽然在田里干活,却依然怀揣着亚特兰大的梦想。
乔哥几乎点赞了每一条提到他的微博,包括那些调侃他的恶搞视频和表情包。
△用一句流行的话来形容,乔哥很“爱粉”
粉丝们在评论里夸他“帅”,叫他“小乔”,赞同他发泄情绪的口号,甚至有人模仿他。这些连父母都没有给过的赞美,如今却成了他创作新视频的最大动力。
《你好,树先生》中,王宝强饰演的树先生明明是村里的失败者,却总觉得自己的才华得不到赏识,看不起村里的人和事,却无法融入城市里的生活,最终迷失在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围城里。
所以我觉得快手和微博其实给了这些情感匮乏的年轻人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有才华的可以通过才华获得点赞,没有才华的可以靠自虐、吃生肉来吸引关注,赚点小钱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心理的满足,一举两得。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千与千寻式的神灵世界,普通人进入其中绝对会感到震惊。
还有美食博主,把卖海鲜的方式像工业流水线一样,比如EatEatEatTanTan:
还有一些博主只是单纯的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盘锦老二:
△这段视频的内容是,有人问潘金的二儿子觉得他的新衣服怎么样,他说:“好漂亮啊”
还有这种无聊的,每天往河里扔一块石头,已经做了快一年了: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人太没修养,太浪费生命,太不靠谱,但在他们看来,没有关注的人生是悲惨的世界,评论里无数的“老铁666”是他们的灵魂伴侣,他们乐此不疲。
他们的简介上大多都有一句话:“感谢当局提供这么好的平台。”我在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上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介绍。
不过,虽然低俗视频存在是有原因的,但为何这种低端视频却能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圈子里立足呢?
翻看土气大叔的微博,很多打扮得漂漂亮亮、画着精致妆容的女生,都喜欢模仿乔哥的视频,并@他,并将这种行为称之为“交作业”,把模仿的人形象地称为“班代表”。这些空洞、土气十足的视频,不仅没有受到对方班的反感,反而成为一种潮流,充斥着我的朋友圈。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虽然来自不同的阶层,但北上广深的年轻人要承受更大的社会和工作压力。释放压力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人喜欢泡吧,有人喜欢在别人的微博下当键盘侠,有人喜欢加入言语攻击群骂人,有人就喜欢看像乔哥那样没有逻辑、很土的视频,然后开怀大笑。
再加上乔哥那句特别撕心裂肺,死亡金属般的歌词“给我GIAOGIAO”,虽然没人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喊出来却很让人放松。
2、其实从土博主转发这些视频时的转发语气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潜台词就是对这些视频的嘲讽和鄙视,很多人转发的时候也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居高临下地批评这些人。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抱着批判态度转发视频的人,最终却沉迷于这些低俗视频。
3. 还是戈夫曼提到的戏剧理论:乔哥需要为你表演,你也需要为你讨厌的老板和同事表演。久而久之,你一天只能说几句真话,你的生活充满了伪装。
于是人们开始怀念乔哥发自内心的呼唤:“如果你有朋友熬夜,就叫他去睡觉去睡觉,按时睡觉,做个好孩子!”然后在镜头前给他几声吻。这种最真挚的关怀,成了现代人生活中最缺少的东西。
就像抖音上有个叫“杨哥”的台湾口音的男生,每天用很猥琐的声音提醒你要开心、要好好吃饭。一开始很多人骂他,但时间久了几乎所有人都被他的真诚治愈了,每天得不到他的鼓励都会心里难受。
他们羡慕我们接受良好的教育,看最新的美剧电影,关注最新的联名鞋,我们也偶尔羡慕他们没有托福,没有KPI,没有中年危机,可以卸下伪装,在田野上大声喊出自己的梦想和失败。
在《中国新说唱》被淘汰之后,乔哥曾在直播中说过这样的话:
“尤果去参加《中国新说唱》了,那里的人都很好,很有才华,尤果就是穿的最丑,最下流的那个。”
当进入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圈子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这么想,但是有多少人有勇气大声说出来呢?
但我相信,没人愿意和乔哥交换身份,去河南许昌市当一个小镇青年。
因为这并不是钱钟书笔下的“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的围城,而是城市与乡村之间一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今我们终于可以通过扁平的网络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不过,网络世界是虚幻的,高飞和乔哥也许会在某个时刻像庞麦郎一样被世人遗忘,人们会去关注更新的网红和明星,而没有人会再关注他在田野里的喃喃自语。
但我希望,除了纯粹的娱乐,大家也能从这些接地气的明星身上看到,不管什么阶层,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除了物质和金钱,每个人都有内心需要被关注的一面,都有脆弱的一面。
除了互相嘲讽和讽刺之外,我觉得我们更需要团结起来,互相温暖。
和平与爱。
Copyright © 2002-2024 www.ysw28.com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